池州油墨-得利高|精度高-印刷油墨
油墨“白化”主要是指溶剂中含有水分,印在薄膜上失去光泽,严重时色相也会有些变化,其实从材料供应方面分析,溶剂中含有水分的概率倒不是很高,绝1对不含水分是不可能的,所有溶剂的纯度总有一定的百分比,印刷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对水分总有一个宽容度不必斤斤计较。油墨白化的产生往往同使用过程中油墨吸收环境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有关,笔者曾看到一家企业在梅雨季节用新墨印刷,高温油墨,刚开始的2个小时内印品色相没有变化,但2个小时后,由于油墨逐渐分层,印品失去光泽,要更换新墨才能恢复正常。凹印在使用醇溶性油墨时对环境会有一些特殊要求,如周围环境的湿度不能太高,否则乙醇会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因此要车间安装恒温恒湿装置,印刷油墨,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不超过70%,以避免油墨白化。2000年前作为印刷的物质基础之一的墨便已出现了,国际间公认中大学古代文明中较先使用墨的国家,早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0年)就开始使用墨了,这种墨可以在竹帛上写字传递信息,其某些功能与当代油墨可以类比的。公元1000年左右,北宋时期的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缩短刻周期,有些地方开始使用软木刻版,这种刻版容易制作,出书快,成本低。元代印刷技术除了在安徽江西有大的发展以外,福建与浙江也成为印刷发展地区。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昌盛的时代,也是印刷术发展的时期。油墨的密度过大,主要是因为油墨中颜料的密度大所致。在印刷过程中,由于连结料无法带动密度过大的颜料颗粒一起转移,金属油墨,使颜料等固体颗粒堆积在墨辊、印版、或橡皮布表面,形成堵版现象。特别是在高速印刷或油墨稀度较大时,使用密度大的油墨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同时,密度大的油墨与密度小的油墨混合使用时,若二者差距过大,容易产生墨色分层现象。密度小的油墨上浮,池州油墨,密度大的下沉,使油墨表面的颜色偏向于密度小的油墨,底部油墨的颜色则偏向于密度大的油墨。一般情况下,印刷油墨的密度在1g/cm3到2.25g/cm3之间。池州油墨-得利高|精度高-印刷油墨由合肥市高新区得利高移印丝印器材经营部提供。合肥市高新区得利高移印丝印器材经营部是安徽合肥,印刷品,出版物的见证者,多年来,公司贯彻执行科学管理、创新发展、诚实守信的方针,满足客户需求。在得利高领导携全体员工热情欢迎各界人士垂询洽谈,共创得利高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