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增白剂厂-涂料增白剂-三而品质保障
荧光增白剂的泛黄点荧光增白剂VBL(用于纯棉织物)其泛黄点为0.5%,荧光增白剂DCB(用于腈纶增白)其泛黄点为0.8%,荧光增白剂CH(用于腈纶膨体纱)其泛黄点为3.3%,BlankophorBBU(液状)(Bayer公司商品,用于纯棉织物)其泛黄点为1.26%,Uvitex(ERN—PCGY公司商品,用于涤纶织物)其泛黄点为0.8%,UvitexEBF250%(浆状)(CGY公司商品,用于涤纶织物)其泛黄点为3%。那么,为何会产生增白作用不再随织物上荧光增白剂浓度添加而增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织物上黄光的强度是有限的,因而抵消该黄光(主波长在570nm左右)所需求的由荧光增白剂吸收紫外线而发射出的黄光的补色光———蓝紫色光也是有限的。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东莞市三而造纸科技有限公司增白剂作用原理荧光增白剂的增白作用仅仅光学上的增亮补色,并不能替代化学漂白,为此不经漂白的织物直接用荧光增白剂来增白,其增白作用是不会抱负的。从荧光增白剂的原理可知,增白剂的增白作用主要取决于照耀日光中紫外线的含量以及纤维或织物上荧光增白剂的浓度。当照耀日光中紫外线的含量充足时,织物上荧光增白剂的浓度在必定规模内变化时,其增白作用随织物上增白剂的浓度的添加而增强;但当增白剂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恰当浓度时,其增白作用较佳,可取得较高的白度值,若增白剂的用量超越较佳浓度时,非但对织物的增白作用没有提高,相反有所下降(即一般所说织物泛黄,白度反而下降),此刻,增白剂的较佳浓度称为增白剂的泛黄点。国荧光增白剂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产品和七十年代引进开发的两种品类种少、化学结构单一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八五年,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FWA的生产淘汰了许多小厂和亏损企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化的生产企业发展,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走产业科研一体化道路,经过十几年的紧密配合,相继研制出顺应时代的新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缩小了与世界强国的距离,提高了我国FWA结构档次和研究水平.八十年代末,我国合纤工业蓬勃发展,而对晴纶增白效果佳的吡唑啉型FWADCB,仍需进口.上海市染料研究所于1993年终于研制出符合我国生产实际的品种;并恶唑型FWAOB是塑料合成纤维、油漆、涂料及橡塑制品很重要的添加剂,我国每年需60t,截止到2000年,国内尚无产品,经过科研攻关,如今大连、北京、江苏和广东都有此类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求。)